【北京科技报】【“创争”力量】胡才友:临床和科研一体化发展,他为患者撑起生命晴空
▲海燕论坛官网院长 胡才友
胡才友,男,汉族,中共党员。神经病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领域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燕论坛官网院长。十余年来,胡才友带领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长寿流行病学、脑血管疾病、癫痫防治、康复医学等课题研究上,取得突出成果,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十余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在不少医生眼里,临床和科研的关系,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两者不易兼得,经常相互脱节或顾此失彼。但在海燕论坛官网院长、神经内科专家胡才友看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立足临床,科研和临床一体化发展,与国内最前沿科研、医疗团队合作,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并通过科研上的突破反哺临床、指导临床诊疗,不断取得医疗技术的进步。
★★★
筑牢患者的“健康堡垒”
海燕论坛官网,是一家以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为特色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1990年,22岁的胡才友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广西江滨医院,在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上下求索:“是患者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做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的事。胡院长坦言:“我也怕过。当医生,难免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选择了这个职业,再怕也要上。”
他至今仍记得自己从医不久时碰到的一个案例。
当时,病房里住了一位中风患者,病情已经稳定。一天,家属正在喂老人吃饭时,没想到,老人突然脸色发紫,呼吸不畅、窒息感明显……
正在查房的胡才友闻讯赶来,老人明显嘴唇发绀,极度呼吸困难,在用自己的拳头冲击推压老人腹部也无济于事的情况下,他迅速让护士拿吸痰器和准备气管插管设备,呼叫科主任及麻醉科,但此时要立即气管插管已来不及,病人的意识越来越差,怎么办?
胡才友当机立断,马上叫护士取来大号注射针头,为老人进行环甲膜穿刺。老人呼吸状况即刻得到缓解,逐渐恢复意识,后来经过大家的系列处理,病人病情恢复。原来,是有一块肉突然卡在了他的喉咙引起了窒息。
“这样的案例是第一次在科室发生,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病人身上做环甲膜穿刺。看到病人逐渐进入昏迷时真是心都要跳出来,回想当时的过程真有些惊心动魄,但能把人救回来的那种自豪感是难以言喻的。”说话间,胡才友温和的笑容里带着坚毅。
▲胡才友(左一)陪患者做康复训练并检查肢体情况
为病人着想、对病人负责,一次又一次把病人从生死边缘拉回来……胡才友逐渐积累了好口碑,不少病人及家属都带着各种疑难杂症来找他。
其中,一位从香港慕名而来的女患者,让他印象深刻。
胡才友回忆,这位患者当时五十多岁,之前一直挺健康的。在一次感冒之后不久,她的下肢开始出现无力。起初,患者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在香港她居所附近的医院门诊就诊治疗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两天后上肢也逐渐无力,连呼吸、说话都开始出现问题了。
这位患者大为不解,而且呼吸越来越费力让她心里有点害怕:她去的是香港非常好的医院,怎么会越治越不好?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在忐忑时,有朋友向她推荐了广西江滨医院的胡才友主任。
这还是患者第一次听说这个医院。但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她立即订了机票,次日便飞抵南宁,找到胡才友求医。
这让胡才友感到诧异又高兴:“一个香港的病人来内地寻医,而且没有选择北上广,而是直接来广西找到了我,这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患者很大的信任啊!”
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评估分析、诊断,这位病人患的是上升性脊髓炎,他立即按照规范给她开药、治疗和康复,患者的病情很快逆转。这位坐着轮椅入院的患者,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后重新站了起来,缓步舒行、康复出院。后来,这位女士又特意飞来南宁,为胡才友送上了锦旗。
回想往事,胡才友说:“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一个人患病的时候是最脆弱的,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解除或减轻痛苦,是医者仁心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国家和社会培养我们的最好回报。能得到病人的认可,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病人的认可,体现在一张张写满感激的笑脸上,也体现在一面面写满感谢的锦旗上,更体现在一条条持续发来的短信中。
胡才友说,2012年自己换了一部手机,因为当时还没有数据转移功能,他只好让售货的小伙子帮将原手机上存储的号码一个个导入新手机,工作人员花了近一个小时导完号码后查看惊讶的叫了出来:这号码超过3200个!你是什么职业的,居然有这么多都不重复的号码?
又是近十年过去,如今和他互留电话号码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成为了胡才友的“粉丝”,每逢过年过节或者特殊时刻,他们都会互发短信、微信,或者打电话咨询、交流、问候和互相祝愿。
广西江滨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庞国防说,“很多患者成为胡院长的粉丝,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真的待患者如亲人,始终关怀备至。”
庞国防说到了这样一些细节:“每次给患者查体前,胡院长都会先默默把听诊器捂热。院长时常会带队到病房查房,每次查房后离开时,他还会伸手帮患者把被子盖好……”
★★★
依靠科技创新应对老龄化挑战
广西江滨医院是广西唯一一家康复特色优势突出的大型三级甲等老年病医院。医院在广西率先发展老年医学学科,以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治为特色。
在这样一家医院工作,让胡才友特别关注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如何让人健康老去,是医务人员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胡才友将目光投向了著名的“长寿之乡”巴马:“那里有很多九十多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如此高寿,还能够到地里干活。这样的长寿才是我们追求的长寿。”
广西长寿之乡众多,是全国长寿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具有人群资源和临床资源优势。如果能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广西长寿地区独有的长寿优势及特点,就可帮助更多人少受慢性病困扰,维护身体的基本功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还可以为政府制定老龄化应对策略和老年人健康促进技术提供参考,有效缓解国家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状况、大幅度降低医疗卫生支出,还可能促进当地健康产品、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催生全新的健康产业动能,助力脱贫攻坚。
基于这样的理念,胡才友带领团队,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对“长寿人群”这一健康老龄化最成功范本群体的研究,希望能通过健康长寿规律的挖掘,发掘影响长寿正性因素,为政府制定老龄化应对策略和促进老年健康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团队首先到广西多个长寿县,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展长寿人员入户登记,对长寿老人及其邻居(长寿对照)进行系统调研,填写问卷表,体格检查和采集生物样本等全面的信息收集,获取“真实”的健康长寿人群的遗传和环境正性因子。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该团队已建立广西老年健康长寿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约8千例)。团队共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厅市级项目课题支持十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其他作者身份发表长寿相关论文60余篇,其中SCI8篇。目前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等众多国内著名科研机构获得国家科技部支持的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广西长寿人群队列生物样本库规则构建和技术应用的研究”项目正顺利推进。
★★★
探索AD早期识别与干预的“可行解”
在30年与众多老年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胡才友非常关注影响老年人的认知、情感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最大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以下简称AD)。该病又俗称老年性痴呆,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健康和社会危机之一。
AD的发生是一个隐匿连续的过程,大部分AD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容易被大众所忽略,直到进入不可逆的中晚期才会被识别诊断出来,而此时已经是药石难医。不仅老人遭罪,家属也非常疲惫不堪,全家的生活都会被此打乱。
面对AD临床上的痛点和难点,胡才友一直在琢磨能不能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方面去研究,以寻求突破?
十几年前的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离休干部的遭遇,让他坚定了这一想法,并持续研究十余年。
“这位离休干部长年住在江滨医院。因为患阿尔茨海默病,他的记忆都被逐渐“擦掉”了。从十几年前的某个时间段,他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经常走错房间,反复丢东西。有一次请假回家,在煮东西时他忘记了自己在做的事情以至于把锅烧穿了,还差点引发火灾。老伴经常来医院看望他,陪伴和照顾他,却被他怀疑有外遇,俩人为此经常吵架。”曾经德高望重、意气风发且非常讲究的副厅级干部,却变得不修边幅、疑神疑鬼、邋邋遢遢的老人,曾经和谐幸福的家庭也陷入了对他情绪巨大波动的迷茫和恐惧及痛苦之中……
许多此类患者发生的这样一幕幕场景,深深刺痛了胡才友:“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仅患者本身独立生活困难,还要有人专门照护他。家庭生活节奏被打乱,而且会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因此,更早识别AD早期症状,及早干预,延缓发病,对提高老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自2002年开始,胡才友及其团队针对AD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识别等进行研究,开展了《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特征与血管性易感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基于遗传病因识别的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方法及干预新技术》等国家级、省级和厅市级项目课题10余项课题研究。
▲胡才友(右一)带领医护查房
要开展AD的系统研究,仅仅局限于临床碰到的案例还不够,还要掌握广西的AD发病情况,而这就需进行AD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建立广西AD临床信息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
“根据广西的多民族构成特色,在做流调之前团队也考虑到了壮族、瑶族等多民族人群的因素,分别到区内相关县份,深入村屯,上门调查、采样。”胡才友说,在流调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病人和家属对这种病的不了解。
“很多老人和家属对AD认识不足,在记忆力已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觉得自己没病,只是年纪大了,自然的变糊涂而已,记忆衰退很正常,家属也不理解。越是边远地区的患者及其家属越是不理解甚至抗拒流调检查。为了说服一名AD早期患者接受调查,有时不得不花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来做思想工作。”胡才友回忆道。
虽然困难多,但胡才友始终怀揣信念:能多为一名早期病人确诊,就有可能通过早期干预和规范化治疗挽救一个家庭;多采集到一份患者信息,就有可能为科研提供多一份数据,为更大的群体提供帮助。
老人没有交通工具,来不了医院怎么办?团队租用面包车、公交车或派出救护车,把他们接来医院做深入检查。老人住在乡村,路途崎岖怎么办?胡才友带着团队、扛着医疗设备、一程程跋山涉水。老人性格内向、不愿交流怎么办?团队让老人在乡镇卫生院就近检查后免费送药,慢慢获得老人的信任、打开了他们的心扉……
“为把控科研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和质量管理,很多事情胡院长都亲力亲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大家培训,严格按照标准,认真核查每一个数据,评估每一例量表。”在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梁梅眼中,胡才友是一个“精力旺盛、拼劲十足”的院长。
信念立根,拼劲破竹。近20年的时间里,胡才友带领团队创建了包含痴呆、MCI及正常认知对照的3000多人的临床信息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是目前广西最大、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AD纵向研究队列。
在数据基础上,胡才友带领团队将科研与临床相结合。近20年来,课题组围绕AD发病的易感因素、危险因素,开展纵向队列研究,筛查生物标记物,探索遗传病因的致病机制,开发基因联合检测技术,提出AD早期诊断干预新模式,创新AD早期诊断的适宜技术体系,率先开发AD早期认知康复及干预的技术方法和老年人认知和跌倒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课题组共获得11项的AD相关课题,进一步探明了AD的遗传病因、致病机制、认知表型……团队共发表论文53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为超早期识别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做出了贡献。
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同时体现在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既往,AD患者往往发现就是中晚期,从诊断到离世,一般是三五年。而现在,经过早识别、早干预与持续追踪管理,广西江滨医院介入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患病后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八到十余年,其生活品质更是有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科研的深入推进,胡才友团队不断获得突破:首次揭示胆固醇调节基因变异促进AD发生的分子机制和基因变异对细胞核心代谢异常的AD发病机制;首次发现MCI、AD有共同的胆固醇调节基因变异的分子发病机制,该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成果,编制出版了全国性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2个,推动“记忆体检纳入常规健康体检”实施;构建了适合中国人群特征的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模型并推广应用到社区;实现老人认知障碍的在线评估……
★★★
打造癫痫防治的“广西模式”
基于广西江滨医院丰富的慢性病追踪管理经验,以及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情怀,2012年,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被交到了该院——广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
癫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癫痫的治疗现状非常不乐观,存在治疗缺口大、治疗不规范、癫痫控制率低等问题;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使其家庭出现因病返贫等情况。
为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工作,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0年起,卫生部将“中国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纳入中央补助地方支付经费资助项目,当年3月,广西启动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开展免费筛查、免费治疗及全程管理的农村癫痫防治示范工作。
但项目开展之初的两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获得明显进展。
2012年,广西卫健委项目管理部门找到了广西江滨医院,希望他们接手并全力推进该项目。
接不接?怎么接?困难摆在眼前,之前负责的区内这么多高水平医院都没有做好,接下来后项目还能怎么推进?
作为神经内科专家的胡才友,太明白癫痫给患者及其家庭的伤害,甚至对公共卫生的伤害:癫痫作为一种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的慢性疾病,不是一次就能根治的,需要长期不断观察调整治疗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如不能有效控制,该病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让他们在教育、就业、婚姻、生育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一部分患者困癫痫发作而引发行为异常,可能对社会造成一些危害。如果项目能顺利推进,不仅能让患者及其家庭活得更有幸福和尊严,更能避免他们因病返贫,减轻社会负担,助力脱贫攻坚,是极大的利国利民之举。
出于一名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时任广西江滨医院副院长的胡才友没有多加考虑,义不容辞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2012年9月,广西改革项目管理模式,由广西江滨医院作为该项目唯一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管理单位,对项目实施集中管理、蹲点指导、全程跟踪新的管理模式。
接手该项目后,广西江滨医院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胡才友领衔,神经内科和神经康复科团队承担,通过“集中管理、蹲点指导、全程跟踪”的模式,确保项目的落实和推进。
由于项目在宾阳、柳江、全州和荔浦四个县实施,胡才友亲自带队,在每个项目县蹲点一到三个月,对医务人员强化培训;对当地癫痫患者筛查及入组,提供免费及规范的治疗,进行定期门诊随访,调整指导疑难病例诊疗方案等;指导乡镇医护人员调整用药剂量,培训家属综合管理……目前,项目在宾阳、柳江、全州、荔浦4县(市/区)实施,覆盖59个乡镇,辖区人口231.6万;入组治疗和随访管理的癫痫患者中,60%以上患者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每名患者每年约节省800~1000元医药费,两千多农村家庭因此受益;建立健全“自治区、县、乡、村”四级癫痫防治网络,极大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癫痫防治诊疗水平,提高了治疗率,降低退组和死亡率;各级项目办定期的随访宣教,提高了群众癫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了社会误解和歧视,增加了患者和家属信心。
胡才友说,荔浦的一位小伙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随访中,胡才友一行人来到了这位患者家。一进家门,小伙子扑通一声,跪倒在他们面前,语气激昂:“感谢医生,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原来,因为他此前患有癫痫且频繁发作,家里花了十几万元带他辗转去各大医院看病,但由于没有持续规范管理,一直没取得很好的效果。入组治疗后,小伙子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发作次数越来越少。现在的他,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愉快地生活,还承包了村里十几亩地来种西瓜,并且如愿娶上了媳妇。
农村癫痫防治项目,挽救了很多跟这小伙子有类似经历的患者及其家庭。
胡才友说:“这么多年来,我们深入到县级医院、乡镇和村卫生所,不仅培训了一批医护人员,也宣教了许多患者家属。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广西模式”很快得到了国家卫健委项目办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周东教授来广西督查时称赞道:“经你们培训的乡镇和医务所医师,癫痫管理水平比很多省的县医院医师水平还高!”
2018年举行的中国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培训暨工作表彰会中,广西江滨医院荣获中国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省级组织管理二等奖。胡才友获特殊贡献奖。
该项目的省级组织管理奖评奖国家卫健委项目办给了广西组织管理二等奖,也是对项目工作的充分肯定!
▲2018年举行的中国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培训暨工作表彰会中,胡才友获特殊贡献奖(左二)
较之单纯的做临床或者做科研,做一名科研型的临床医生,无疑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基本没有周末的概念,经常错过家人、朋友聚会甚至孩子成长的重点节点,长年都是凌晨1点后才能睡觉,还不时通宵查文献、“磨课题”……对胡才友来说,这些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但作为临床科研工作者,胡才友觉得,通过开展科研得到的收获,比单纯做科研或仅仅只是做临床更大:“很多慢性病,迄今还找不到病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突破,和国际前沿接轨。能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用科研探索解决之道,再回归临床指导实践,让患者重新看到康复的希望。这样的良性循环,能促进整个学科的进步,给患者带来更大福音。”
TIPS:主要科研成果和荣誉 胡才友十余年来带领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系列课题支持下,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建立了广西最大、国内少有的AD信息数据库和DNA样本库,开展了多层次、高水平的系列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发了个性化的认知评估及分阶段干预的技术方法和老年人认知和跌倒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基于广西独特的长寿资源,开展长寿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包含近40万长寿家系数据库和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率先发现了广西巴马长寿关联基因,发现了壮、汉族等不同民族长寿人群遗传性状特征、家族系谱结构及疾病等指标差异。 开展脑血管疾病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广西脑血管疾病社区防治和早期康复的新模式。作为广西神经康复带头人,积极推动广西康复质控同质化;在国内率先开展“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承办全区康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构建国内首家认知康复中心、广西神经康复临床研究中心、康复临床重点专科和广西最大康复专科联盟,在专科联盟内积极推动和指导认知康复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 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18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两项;2018年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年度“优秀康复医师”,2018年荣获国家卫健委“中国农村癫痫防治项目”特殊贡献奖,2018年和2019年分别荣获中国西部神经病学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和二等奖,多次获自治区卫健委机关党委“优秀共产党员”,2017、2018、2019年连续荣获江滨医院“学术贡献奖”,2020年先后荣获广西“先进工作者”和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